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造山带中地壳水致部分熔融——大别造山带含角闪石混合岩的证据
摘    要:出露于北大别地体的混合岩常含有粗粒自形程度较高的角闪石,角闪石在暗色体和浅色体均有分布,并且含有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包裹物。这暗示着角闪石为转熔矿物,是通过原岩中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矿物组合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实验研究表明,黑云母分解生成角闪石需要至少2%~4%的水含量参与反应。所以,北大别混合岩中的转熔角闪石指示水致部分熔融的发生。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显示,混合岩形成于700~770℃和3.5~6.0 kbar,低于正片麻岩中的黑云母脱水熔融固相线,这和转熔矿物中缺失无水矿物(如:斜方辉石、石榴石)相符。近等温降压的记录和混合岩产出于快速隆升的穹窿环境相一致。角闪石REE组成变化很大。Eu异常和La/Sm比值成正相关,与Gb/Yb比值及REE含量成负相关,表明角闪石的结晶对于熔体的组成影响显著。具有Eu负异常,高Gb/Yb、低La/Sm比值的角闪石结晶自初始的熔体;具有Eu正异常,低Gb/Yb、高La/Sm比值的角闪石结晶自分异熔体。相比于暗色体和中间体,淡色体亏损Ca、Fe、Mg、Ti和Mn元素含量,富集Si和Na元素含量。混合岩中的淡色体成分变化较大,从英云闪长质变化到花岗质,花岗质淡色体相对富集K、Ba和Rb元素含量。淡色体的稀土含量和配分模式变化很大,地球化学模拟显示,具有高度分异的REE组成和亏损HREE特征的淡色体是角闪石残留源区的结果。携带有角闪石的淡色体显示较高的HREE和相对平坦的HREE分布,并表示出角闪石的进入对于熔体的组成有明显的影响。部分淡色体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Eu*值为2.5-~6.8)和显著低的REE含量(几十ppm),结合显微结构观察,认为该类淡色体是熔体经历结晶分离,形成长石堆晶。综上所述,混合岩中的淡色体多数不代表初始熔体的成分,转熔矿物的卷入和结晶分离作用显著影响了淡色体组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