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钦杭成矿带南段广西下雷锰矿的热水沉积成因分析
摘    要:钦杭成矿带是与扬子和华夏两个古老板块结合带相对应的成矿带,也是一条重要的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密集分布带(周永章等,2013;2015)。广西大新县下雷锰矿位于钦杭成矿带的南段,关于它的成因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研究认为,下雷锰矿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成因属性。地层方面,锰矿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主产在中上泥盆统的榴江组以及五指山组,后者是海槽、台盆相地层,由一套黑色硅质岩-泥岩岩-灰岩系组成。榴江组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矿石方面,锰矿石发育条带状、条纹状、块状、鲕豆状、结核状构造。鲕豆粒物质系源于海底热水喷流,通过胶体凝聚或在气孔中沉淀形成,基质为热水和正常海水混合作用形成(欧莉华,2013)。矿石矿物中除菱锰矿、钙菱锰矿外,还有石英、锰铁叶蛇纹石、锰帘石、方解石、蔷薇辉石、绢云母、阳起石、锰榴石、重晶石、绿泥石、黄铁矿等,大多数属热液矿物,菱锰矿、钙菱锰矿与热液矿物混在一起。地球化学方面,微量元素中顶底板、夹层和矿层的含量有一定差异,但总体特征相似,相对于地壳丰度富Co、Ni、Mo、Cs、Ba,贫Sc、V、Cr、Zn、Ga、Sr、Zr、Nb,其中以Ba最富集。同位素方面,碳酸锰矿石δ13CPDB值为-2.83‰~-14.29‰,平均-7.06‰(秦元奎,2010)。矿石和底板、夹层氧同位素略有差别,矿石的δ18OPDB平均-6.80‰,底板和夹层平均-5.98‰。两者与广西木圭上泥盆统热水沉积形成的硅质岩相似。硅酸锰—碳酸锰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CDT比较特殊,在1号矿层平均+32.1‰,2号矿层内为+25.87‰,显示出火山矿床中硫的基本特征(和平贤,2012)。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仪器方法分析含矿的硅质岩矿物微组构和微成分,进一步支持下雷锰矿的热水沉积成因属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