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芦山7.0级地震前中小地震P轴方位角CV值的变化 |
| |
作者姓名: | 郭祥云 陈学忠 李艳娥 王生文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天津 30018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震局行业专项(201408014);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重大专项(DQJB11C11) |
| |
摘 要: | 通过对2003年1月1日—2013年4月1日芦山地震前震源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发现不同阶段的震源机制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强震孕育过程中构造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震源区中小地震的P轴方位角C_V值在芦山M7.0地震发生前有一个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只是相比于汶川8.0级地震前C_V值的下降-上升过程经历了更长的时间,这表明四川芦山M7.0地震的孕育经历了长时间的应力积累,与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2007年1月1日—2014年4月1日C_V值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有显著的增强与减弱过程,对于发震地点可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关 键 词: | 震源机制解 P轴方位角 CV值 |
收稿时间: | 2014-10-3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