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12年秋季黄河口及莱州湾颗粒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白亚之,刘季花,胡利民,乔淑卿,杨刚,徐涛玉,石学法.2012年秋季黄河口及莱州湾颗粒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北大核心CSCD[J].地球化学,2016(5):462-474.
作者姓名:白亚之  刘季花  胡利民  乔淑卿  杨刚  徐涛玉  石学法
作者单位: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266061;2.国家海洋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266061;
基金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205003,20110500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GY0214G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6055);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项目(201303037)
摘    要:根据2012年9月在黄河口及莱州湾取得的悬浮体和水文调查资料,探讨了非调水调沙期间黄河15及莱州湾颗粒有机碳(POC)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年秋季黄河口及莱州湾POC浓度介于42.25-1018.87gg/L之间,平均为316.35μg/L,底层POC浓度高于表层,这与沉积物再悬浮有直接关系;(2)黄河口POC呈现近岸区高,远岸区低的趋势,高值区出现在新、老两个河口区域,指示了陆源输入对河口区POC的直接控制作用;(3)在盐度为26~28(psu)之间黄河口POC有高值,表明絮凝沉降作用对POC空间分布的影响;底层POC与浊度显著相关,表明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对研究区POC空间分布的直接影响;悬浮物含量超过20mg/L时,生命态颗粒有机碳对总颗粒有机碳的贡献明显下降;(4)POC/PN值显示黄河15及莱州湾POC来源的复杂性,生物作用、沉积物再悬浮和黄河水沙输入对研究区的POC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

关 键 词:颗粒有机碳  总悬浮颗粒物  物源  沉积环境  黄河口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