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第四纪火山岩层序划分及其构造与生态意义 |
| |
作者姓名: | 曾普胜 丘顺帆 李睿哲 刘斯文 王十安 赵九江 |
| |
作者单位: | 自然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自然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 JYYWF2018010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 0100123057; DD20190589; DD20160220; DD20190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072073) |
| |
摘 要: | 大量前人成果和1:5万区调钻孔资料证实,五大连池第四纪火山地层属于水平岩层.因此,该地区第四纪火山地层的划分,是在地表岩石层序与钻孔岩石层序充分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沉积角度看,五大连池火山地层属于松嫩盆地连续沉积过程中的第四纪短暂幕式火山喷发所形成的水平岩层.本文结合K-Ar同位素测年新资料,将该区第四纪岩石地层重新划分为11个组级地层单位.其中的火山岩石地层可以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更新统焦得布玄武岩(1.214—1.113 Ma);中更新统尾山玄武岩(0.62—0.285 Ma);中更新统笔架山玄武岩(0.24—0.132 Ma)和全新统老黑山玄武岩(距今290~288 a),对夹于其间的正常沉积地层也进行了相应的划分.对层状火山岩层序的层位划分和空间分布研究对于理解五大连池火山群的构造背景和生态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五大连池火山群处于中国大陆内部的大同—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最北东端,是地幔流体向北东方向流动的最前缘;这类富钾的碱性玄武岩的火山喷发活动对东北富饶的黑土地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火山岩在嫩江平原上塑造的台地和火山锥地形地貌对生态多样性和优质地下水的生态要素具有重要影响.
|
关 键 词: | 五大连池火山群 第四纪火山 火山岩层序 构造意义 生态意义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