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在菲律宾海异常反气旋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引用本文:李琰,王亚非,朱伟军.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在菲律宾海异常反气旋建立过程中的作用[J].气象学报,2010,68(6):865-876.
作者姓名:李琰  王亚非  朱伟军
作者单位: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2.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基金项目:JICA中日政府间合作项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性天气重点实验室2009自主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部公益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摘    要:利用NCEP/NCAR的1948—2000年逐月再分析资料、NOAA气候诊断中心的1948年1月—2000年1月的海表温度扩展重建资料、美国NOAA2-CIRES气候诊断中心提供的1974年6月—2008年1月向外长波辐射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主要探讨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事件在热带低层异常反气旋东移发展最后到达菲律宾海成为菲律宾反气旋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初秋南亚印度洋上发展起来的低层异常反气旋在东部干冷西部湿热的水平不对称分布和热带西太平洋海洋性大陆上存在的大尺度辐散异常条件下都会向东移动发展,而上述条件与热带海表温度异常及其演变特征有着密切联系。(2)单纯厄尔尼诺事件,单纯印度洋正偶极子事件下的海温异常分布特征有利于形成东部干冷西部湿热的水平不对称分布和热带海洋大陆上的大尺度辐散异常。相对于厄尔尼诺事件,印度洋正偶极子事件是一个较弱且短暂的海洋事件,因此单纯印度洋正偶极子事件下到达菲律宾海地区的低层异常反气旋(即菲律宾异常反气旋)相对较弱,持续时间短。(3)在有印度洋正偶极子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中,两大洋的海温异常分布和显著的大尺度辐散异常更加有利于低层异常反气旋东移发展,在两大洋共同作用下使到达菲律宾海的低层异常反气旋(即菲律宾异常反气旋)相对于在单纯的某种海温异常事件作用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强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关 键 词:低层异常反气旋  菲律宾海异常反气旋  印度洋偶极子  厄尔尼诺
收稿时间:2/3/2009 12:00:00 AM
修稿时间:2009/12/13 0:00:00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nomalous SSTs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the tropical Pacific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nomalous Philippine Sea anticyclone
LI Yan,WANG Yafei and ZHU Weijun.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nomalous SSTs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the tropical Pacific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nomalous Philippine Sea anticyclone[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10,68(6):865-876.
Authors:LI Yan  WANG Yafei and ZHU Weijun
Abstract:
Keywords:Low-level anomalous anticyclone  The anomalous Philippine Sea anticyclone  Indian Ocean Dipole  El Ni?o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