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疆地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区域构造演化与铀成矿关系
引用本文:董文明,刘红旭,蔡根庆,王润红,郭华.新疆地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区域构造演化与铀成矿关系[J].矿物学报,2007,27(Z1):98-99.
作者姓名:董文明  刘红旭  蔡根庆  王润红  郭华
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    要:研究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柴达木板块和青藏板块的交汇部位,先后经历了三个大的构造-岩浆演化阶段,形成三个区域性的巨型构造层.自中生代以来盆地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形成了以砂岩型为主,煤岩型、泥岩型、地沥青型次之的铀矿化类型,产铀层位以中下侏罗统灰色含煤岩系为主,其次为下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红杂碎屑岩系,产铀盆地主要位于天山造山带及其两侧,铀矿化时期、矿化类型及空间展布直接受控于区域构造演化期次、强度及变形样式.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