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记录的西南季风区15000aB.P.以来植被与气候变化 |
| |
引用本文: | 郑茜, 张虎才, 明庆忠, 常凤琴, 蒙红卫, 张文翔, 刘梦竹, 沈才明. 泸沽湖记录的西南季风区15000aB.P.以来植被与气候变化[J]. 第四纪研究, 2014, 34(6): 1314-1326. doi: 10.3969/j.issn.1001-7410.2014.06.21 |
| |
作者姓名: | 郑茜 张虎才 明庆忠 常凤琴 蒙红卫 张文翔 刘梦竹 沈才明 |
| |
作者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500 |
| |
基金项目: | 云南省高端人才引进项目,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云南省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
摘 要: | 泸沽湖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深水湖。取自水深44.5m处长度880 cm的连续岩芯显示, 泸沽湖沉积岩芯物理特征变化不明显, 色调单一、物质构成均匀、植物残体(古树叶)丰富。本文对该岩芯上部474 cm进行了孢粉分析和TOC(总有机碳)、CaCO3(碳酸钙)百分含量的测定。在16个树叶残体 AMS14C 测年基础上建立了岩芯的年代序列。岩芯孢粉组合表明, 在泸沽湖流域, 15000~12300a B.P. 植被以松林为主, 伴有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 指示温凉偏湿的气候条件; 12300~10300a B.P. 的植被以松林减少而落叶阔叶林扩张为特点, 表明当时气候相对偏暖偏干; 在早全新世(10300~7500a B.P.)和中全新世(7500~3800a B.P.), 植被以松林占优势, 伴有铁杉林和云冷杉林, 植被盖度大, 反映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在中全新世常绿栎类偏多, 表明有效湿度不如早全新世; 在3800~3300a B.P., 松林明显减少而硬叶常绿栎林急剧扩张, 指示了一次持续的冷干事件; 在晚全新世(3300a B.P. 至今), 松林有所恢复但未达到早中全新世的水平, 常绿青冈林增加并出现较多的铁杉林和云杉林, 但植被盖度明显降低, 表明晚全新世的气温和湿度比早中全新世均偏低。TOC和CaCO3含量反映的湖泊环境和湖面变化与孢粉分析结果有较好的对应, 虽然彼此在年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碳酸盐含量变化显示在13600~3400a B.P. 期间湖水整体较高并形成间断性外流湖。泸沽湖沉积记录不仅揭示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升温-高温-降温的变化趋势, 还记录了与Younger Dryas(YD)和约4000a B.P. 的冷事件等相关的气候异常事件。因此, 本研究对于认识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气候环境变化过程、气候突变事件及植被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
关 键 词: | 泸沽湖 孢粉与植被 全新世 西南季风区 气候环境 |
收稿时间: | 2014-02-15 |
修稿时间: | 2014-05-09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