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中包体类型、特征及成因
引用本文:吴珍汉,崔盛芹.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中包体类型、特征及成因[J].地质学报,2000,74(1).
作者姓名:吴珍汉  崔盛芹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安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710054,北京,100081,北京,100037,北京,100037
摘    要: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中包体可分为捕虏体、残余体及岩浆包体三大类,其中岩浆包体又可划分为冷凝边包体、混杂岩包体及堆积包体。残余包体具眼球状和变嵌晶结构,以富含黑云母(>80%)为特征,同时含少量的堇青石和石榴石;堆积包体具紧密的堆积结构,主要由辉石、角闪石和少量的尖晶石、金云母组成;微粒闪长质混杂岩包体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和少量的石英组成,同时含有大量的针状磷灰石,部分呈斑晶出现的斜长石中含有较基性的圆形核心,部分他形石英中含有毛发状的角闪石;冷凝边包体的矿物组合与寄主岩的相似(斜长石+石英+碱性长石+角闪石+黑云母),但由于矿物粒度较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