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10年玉树地震序列ML≥4.0事件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石学录,姚家骏,张博.2010年玉树地震序列ML≥4.0事件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17,39(1):112-118.
作者姓名:石学录  姚家骏  张博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00,中国地震局物探中心, 河南 郑州 4101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科技发展基金(2012Y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4048)
摘    要:采用CAP方法反演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序列前震、主震及余震19个ML≥4.0事件的震源机制解,19个结果以走滑类型为主,前震、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十分接近,反映出前震、主震之间密切的联系;震源深度集中在7~12 km,震源最浅(4.5 km)与最深(34 km)的两个余震事件具有明显的逆冲性质,表现出明显的边界特征;19个事件的震中分布在甘孜-玉树断裂北支玉树-隆宝断裂上,目前已经证明该断裂即为玉树地震的发震构造。自SE-NW沿玉树-隆宝断裂走向拉一剖面,观察震源深度沿剖面的变化情况,可看出玉树-隆宝断裂西北段震源深度要大于东南段,该段主要是余震活动的中后期,因此在地震活动的中后期,余震向地壳深部扩展,断裂累积的应变能得到更进一步的释放;P轴方位角优势分布集中在220°~230°,T轴方位优势分布集中在310°~320°,两个优势分布互相垂直性与单个事件的沙滩球应力轴一样,说明玉树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类型较为简单;玉树周边地区应力场分布比较均匀,并不像汶川周边地区那么复杂,本次玉树地震为巴颜喀拉地块与羌塘块体边界处甘孜-玉树断裂应变能量的正常释放。

关 键 词:玉树地震  震源深度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收稿时间:2016/1/29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