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利用GPS数据探讨北天山东段现今地壳应变场演化特征——重新认识2016年呼图壁MS6.2地震
引用本文:纪凯,唐红涛.利用GPS数据探讨北天山东段现今地壳应变场演化特征——重新认识2016年呼图壁MS6.2地震[J].西北地震学报,2022,44(4):879-889.
作者姓名:纪凯  唐红涛
作者单位: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1;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5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8228);2020年度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20A1061);2021年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项目(gxbjZD2021127)
摘    要:利用2009—2011、2011—2013、2013—2015年GPS形变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方法、位移与应变的偏导关系,计算获得北天山东部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结果,重新认识北天山东段构造区的现今活动特征,探讨应变场三个周期空间分布特征与2016年呼图壁6.2级地震的内部联系。结果表明:(1)区域地壳运动速率与应变场强度在时间上表现为“弱-强-弱”的变化特征,主应变率以NNW或NNE向的主压应变为主,第一、三周期N-S向主压应变较小,约(1~2)×10-8/a,第二周期变化显著增强,约(1~6)×10-8/a,第三周期滑动速率显示北天山东段呈“强(2.2±0.4) mm/a]-弱(不明显)-强(3.0±1.0) mm/a]”的右旋走滑特征;(2)地震可能更易发生在面应变率场等值线四象限中心区域或正、负过渡区的高密度梯度带内部,这可能是地震孕育过程中利用GPS资料观测到的形变前兆;(3)强震更易发生在剪应变率(最大剪应变率)的高值区或边缘区;(4)相对于面应变率与最大剪应变率等应变场物理量,主应变率更适用于在块体运动方向与性质上给出解释。

关 键 词:北天山东段    应变场    呼图壁MS6.2地震    震源机制解    等值线分布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