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重庆龙潭组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地质成因分析
作者姓名:郭江峰  姚多喜  陈健  陈萍
作者单位:1.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2.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238901)
摘    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 MS)、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重庆龙潭组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煤样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似,总体呈左高右低的宽缓的“V”型曲线,轻稀土曲线段“右倾”,重稀土曲线段较为“平坦”,成煤沼泽受陆源碎屑影响较大。南桐5#煤稀土元素含量高,接近全国平均值的2倍,受汉南古陆、大巴山古陆和龙门山岛屿控制,少量陆源碎屑物来自康滇古陆。东林6#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水平,海水作用明显,煤样中稀土元素含量未受碱性火山灰的影响,但其底板受碱性火山灰影响强烈。根据煤层稀土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分析,研究区龙潭组为海湾/潟湖潮坪及浅海碳酸盐沉积的沉积环境。

关 键 词: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龙潭组  
收稿时间:2015-09-1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全文
相似文献(共20条):
[1]、陈学敏.贵州龙潭组煤类分布规律及其成因[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23(2):21-24.
[2]、郑刘根,刘桂建,张浩原,高连芬,薛翦,Chou Chen-lin.淮北煤田二叠纪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6,12(1):41-52.
[3]、罗星云,刘红卫.云南昭通矿区龙潭组C5煤层煤中硫分布特征及成因[J].中国煤炭地质,2013,25(2).
[4]、赵志根,唐修义,李宝芳.淮北煤田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J].地球化学,2000,29(6):578-583.
[5]、Pano.,BS 阎鸿铨.浙东萤石矿床地质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J].地质与勘探,1989,25(10):1-5.
[6]、赵志根,唐修义,李宝芳.淮南矿区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J].沉积学报,2000,18(3):453-459.
[7]、何贵松,何希鹏,高玉巧,陈程,王德喜,张培先,周頔娜.重庆南川地区龙潭组页岩气地质特征与甜点优选[J].地质学报,2022,96(6):2131-2142.
[8]、吴艳艳,秦勇,易同生.贵州凯里梁山组高硫煤中稀土元素的富集及其地质成因[J].地质学报,2010,84(2):280-285.
[9]、冯小珍,肖晔,刘长学.高台沟硼矿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分析[J].化工矿产地质,2008,30(4).
[10]、六盘水矿区龙潭组元素地球化学及古沉积环境特征[J].中国煤炭地质
[11]、傅雪海 夏钦林.宁镇地区龙潭组煤厚度变化原因及找煤预测[J].江苏地质,1995,19(2):85-88.
[12]、黔西上二叠统龙潭组菱铁矿层的沉积成因及地质意义[J].地学前缘
[13]、甘凤伟,方维萱,王训练,韩润生.大姚铜矿马头山组碎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J].云南地质,2006,25(4):432-435.
[14]、崔晓南,黄文辉,敖卫华,周鸿璞,梁飞.渭北煤田下峪口矿二叠纪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J].地学前缘,2016,23(3):90-96.
[15]、孙海瑞,黄智龙,周家喜,冷成彪,甘婷.热液矿床中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33(1):185-193.
[16]、孙海瑞,黄智龙,周家喜,冷成彪,甘婷.热液矿床中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1).
[17]、齐啸威,陈健,李洋,江佩君,李秀丽,王嘉怡.石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24(3):13-20.
[18]、朱维晃,杨元根,毕华,刘强.土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3):259-264.
[19]、陈荣舟.水城矿区龙潭组浅绿色泥岩的特征及成因[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0,18(1):17-20.
[20]、张时珍,刘桂建,严智操,吴斌.淮南丁集煤矿A组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煤炭地质,2012(1):7-9,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