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山地发展的一般模式——以天山巴音布鲁克地区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张百平 陈晓东 叶尔·道来提 巴特尔 李建新 李宝林 阿里西尔·库尔班 姚永慧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830011;新疆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新疆,84100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 (CX10G -D0 0 -0 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90 435 0 7) |
| |
摘 要: | 中国西部山区是我国的水源地及生态屏障,它们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内容。研究归纳出山地发展的“巴音布鲁克模式”:(1)天鹅及其生境的绝对保护(核心);(2)建立可持续牧业(主体);(3)规范和发展旅游业(突破口);(4)西蒙古土尔扈特传统文化的保护(文化多样性)。中国西部山区的发展模式都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自然保护)三个圈层(与当地主要土地资源相适应的主导产业,与当地特有资源相联系的新兴产业,当地民族文化保护)。这种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的思想,同时考虑到促进地区新老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与保护,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方针。
|
关 键 词: | 西部大开发 天山 巴音布鲁克 发展模式 |
文章编号: | 1008-2786(2002)04-0394-07 |
修稿时间: | 2002-03-15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