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别山榴辉岩(牌楼)P-T-t轨迹
引用本文:孙先如.大别山榴辉岩(牌楼)P-T-t轨迹[J].安徽地质,1995(4).
作者姓名:孙先如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摘    要:本文重点研究了大别山潜山,牌楼地区榴辉岩P-T-t轨迹,探讨了大别山地区榴辉岩成因,认为榴辉岩原岩主要是碱性玄武岩,少部分洋脊拉斑玄武岩岩浆早期结晶分异堆晶岩及部分钙质沉积岩。它们在华北与杨子板块碰撞时(260±30Ma),地壳向下俯冲到40-60km处,温度550°-830°C,压力1.1-2.1GPa的条件下形成的。在构造抬升过程中,榴辉岩产生了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角闪岩相温压条件:460°-570℃,0.4-0.7GPa。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体成分主要为NaCl-H_2O,H_2O,NaCl-CO_2-H_2O体系,变质作用过程从早至晚由氧化向还原环境转化。熔融包体的发现表明:榴辉岩形成具有局部深熔作用。从榴辉岩产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地区榴辉岩不是一种成因,同时具有B类、C类榴辉岩特征。

关 键 词:P-T-t轨迹,榴辉岩成因,大别山

P-T-T PATHS OF ECLOGITES FROM PAILOU,DABIE SHAN.
Sun Xianru.P-T-T PATHS OF ECLOGITES FROM PAILOU,DABIE SHAN.[J].Geology of Anhui,1995(4).
Authors:Sun Xianru
Abstract:
Keywords:P-T-t paths  origin of eclogites  Dabie Sha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