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跨越“斜坡运动”
引用本文:陈喜昌,李定桥.跨越“斜坡运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B12):82-86,90.
作者姓名:陈喜昌  李定桥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1 [2]湖南省湘南工程勘察公司,湖南省郴州市423000
摘    要:“斜坡运动”的概念及将斜坡破坏后岩土体运动形式调查研究视为首要任务的观点,对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早期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首先,它丰富了岩土力学的研究内容,并使相关的测试技术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增加了工程实践的机会,阻挡斜坡运动的支挡、锚固工程及拦截等工程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大量防治工程的实践表明,以斜坡破坏后的岩土体运动形式及局部应力场分析为重点的研究并不能揭示引起斜坡破坏的深层次原因,还可能对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学科的继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例如,1)接此观点进行类型划分时,将常见的斜坡破坏形式混淆或丢失;2)过分看重地形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3)对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及环境条件这些关键因素缺乏深入研究;4)许多人热衷干用简化的岩土力学模型代替经过长期物理化学作用过程的非均质的、非连续体的工程地质模型。此外,在思想方法上,“斜坡运动”观点尚存在着重大缺陷。为此,笔者建议跨越“斜坡运动”的研究阶段。将研究的重点前移,对引起斜坡破坏的结构缺陷及环境条件进行定性与量化关系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地质工程的观点”进行防治措施的研究。笔者通过工作实践认为,这一技术路线非常有效。

关 键 词:斜坡  地质灾害  研究重点
文章编号:1003-8035(2005)SO-0082-05
收稿时间:2005-08-23
修稿时间:2005-08-232005-08-25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