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引用本文:李俊,于强,孙晓敏,同小娟,任传友,王靖,刘恩民,朱治林,于贵瑞.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调控机制[J].中国科学D辑,2006,36(Z2):210-223.
作者姓名:李俊  于强  孙晓敏  同小娟  任传友  王靖  刘恩民  朱治林  于贵瑞
作者单位:李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于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孙晓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同小娟(北京林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100083)       任传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王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刘恩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朱治林(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于贵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编号:KZCXl-SW-01-01A)、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编号:40328001)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2002CB412501)共同资助
摘    要: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采用涡度相关法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碳通量观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构成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碳交换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夜间净碳交换量(NEE)与0~10 cm地温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两年度(2002年11月~2003年10月和2003年11月~2004年10月)的Q10分别为2.94和2.40.通过模拟计算得到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冬小麦、夏玉米GPP的光响应曲线均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玉米季平均最大光合速率(Amax)与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α)大于麦季.冬小麦α值随LAI增加而增大.作物主要生长季农田NEE的日变化明显白天吸收、夜晚释放CO2.其他月份农田以碳排放为主,NEE的日变化不显著.农田NEE日较差4~5月和8~9月较大,其它月份较小.农田NEE,GPP和Rec呈明显的季节变化.2003年和2004年玉米田最大日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为-10.20和-12.50 gC·m-2·d-1;麦田最大日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为-8.19和-9.50 gC·m-2·d-1.麦田和玉米田的最大碳吸收量分别出现在4~5月和8月中旬,和GPP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冬小麦和夏玉米主要生长季(3~5月和8~9月)的NEE由GPP支配.GPP主要受PAR和LAI影响.温度对GPP的影响在早春较为明显.7月Rec达到全年最大,Rec和GPP对NEE的贡献相当.其余月份NEE以Rec为主,温度成为NEE的主要控制因子.从生长季NEE总量看,两年度的麦季分别为-77.6和-152.2 gC·m-2·a-1,玉米季分别为-120.1和-165.6 gC·m-2·a-1,玉米季均大于麦季.两年度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的年均NEE分别为-197.6和-317.9 gC·m-2·a-1,表明华北平原农田是大气CO2的汇.若考虑收获籽粒的碳,则农田由碳汇变为碳源两年度分别为340.5和107.5 gC·m-2·a-1.受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及施肥、耕作等农田管理措施影响,农田碳交换的年际变化很大.实行免耕和一年一熟制是减少土壤碳排放、增加作物碳吸收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净生态系统交换量  总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呼吸  碳平衡  涡度相关  冬小麦  夏玉米
修稿时间:2005年10月2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