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云南绿春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探究
引用本文:张贵山,孟乾坤,张磊,温汉捷,邱红信,彭仁,秦朝建.云南绿春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探究[J].地质学报,2022,96(7):2464-2478.
作者姓名:张贵山  孟乾坤  张磊  温汉捷  邱红信  彭仁  秦朝建
作者单位: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81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 3001022713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 2017YFC06025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173026)联合资助的成果
摘    要:为探究三江南段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演化及矿床成因,选取了云南绿春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512 m中段至889 m中段的铜矿化和钨矿化石英脉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型包裹体(Ⅰ型),另有少量的含子晶包裹体(Ⅱ型)、富甲烷包裹体(Ⅲ型),未见纯气相、纯液相包裹体;铜矿化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5~335℃,盐度为4. 2%~16. 7%NaCleq;钨矿化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9~265℃,盐度为2. 6%~23. 7%NaCleq,有少量以石盐为主的子晶矿物,流体盐类溶质从NaCl、KCl、MgCl2为主逐步演化为CaCl2为主,成矿压力为17. 85~48. 90 MPa,深度为0. 67~1. 85 km;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各中段成矿流体成分相似,以H2O、CH4为主,伴有少量N2及微量的CO2。在同一中段内两种矿化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盐度相差较大,CH4、CO2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可能由于铜矿化流体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演化过程造成的,与钨矿化流体演化存在明显差异。氯化物的参与是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中W元素的运移和富集的主导因素,同时也受F-、Ca2+含量以及锰方解石、黑钨矿活度积的控制,形成了“上白(钨)下黑(钨)”且以白钨矿为主的钨矿体。从矿体的深部到浅部,成矿流体中的H、O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呈弱负相关),根据水岩反应中H、O同位素组成演化趋势,推测成矿流体与围岩之间发生了水岩反应。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认为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是由岩浆水、大气降水构成,同时发生了水岩交换反应,成矿流体在迁移演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挥发份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石英斑岩为中心,向外依次形成W、Cu- As、Pb- Zn等矿化带,形成钨多金属矿床。

关 键 词:钨多金属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大马尖山,云南
收稿时间:2021/6/25 0:00:00
修稿时间:2021/9/29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