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平凉地区中全新世以来孢粉-植硅体记录对比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刘林敬 杨振京 王盼丽 毛欣 姜高磊 王成敏 刘荣访 杨庆华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 YWF201411; YYWF201627) |
| |
摘 要: | 对位于甘肃省平凉县大寨村的平凉剖面(0–142 cm)进行年代测试、孢粉及植硅体分析。从孢粉角度反映8.50 Ka BP气候经历了冷干—凉干—偏凉偏湿—凉干—偏凉偏湿—偏凉偏干的变化过程。从植硅体的角度经历了凉湿—暖湿—暖湿(具有变冷的趋势)—凉湿—偏凉偏干的变化过程。选取含量较高且具有典型环境指示意义的四种科属孢粉(云杉属、松属、禾本科、蒿属)与四种类型植硅体(扇型、长方型、棒型、尖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孢粉记录的气候与植硅体记录的气候特征总体趋势相同,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孢粉含量较为丰富的气候带与植硅体气候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反映的气候类型较为准确;当孢粉带中其他花粉含量很少,仅含有较多传播能力强、不具代表性的花粉(如松属)时,孢粉指示的气候环境准确性较低。而植硅体样品在整个黄土剖面中含量都较高,反应的气候特征较为准确,因而在孢粉含量较少的黄土高原,相较于孢粉而言,植硅体是较为有效的古气候研究手段。
|
关 键 词: | 平凉地区 孢粉 植硅体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