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峡谷形成机制探讨
引用本文:丁巍伟,李家彪,李军.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峡谷形成机制探讨[J].海洋学研究,2010,28(1).
作者姓名:丁巍伟  李家彪  李军
作者单位: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
2.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北京,10086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摘    要:通过对南海北部地震剖面的解释,并结合地貌以及区域地质特征等,对发育于南海北部陆坡区的珠江口外、台湾浅滩南以及澎湖海底峡谷的地貌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各海底峡谷具有相似的走向,并均具有转向的特征,但是其形成机制却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地貌特征也各不同:珠江口外海底峡谷的形成与珠江带来的大量陆上沉积物的搬运相关,形成了喇叭型的水道;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的形成受到NW向断裂构造的控制,这些断裂构造形成了薄弱带,经过沉积流的侵蚀而形成狭长的水道,当进入下陆坡后由于海山的阻隔作用而转为近EW向;澎湖海底峡谷带的上段主要是由陆坡沉积流的下向侵蚀、崩塌和滑移形成的,而其下段则主要具有沿马尼拉海沟北向延伸段发育的特征。

关 键 词:海底峡谷  转向  形成机制  南海北部陆坡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submarine canyon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DING Wei-wei,LI Jia-biao,Li Jun.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submarine canyon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J].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2010,28(1).
Authors:DING Wei-wei  LI Jia-biao  Li Ju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