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天气背景下鲁南一次暖区大暴雨触发 与维持机制分析 |
| |
作者姓名: | 黄燕玲 王亚兰 袁月 |
| |
作者单位: | 枣庄市气象局,丽水市气象局,济宁市气象局 |
| |
基金项目: |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20-073),山东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SDYBY2020-09、SDYBY2019-09)资助 |
| |
摘 要: | 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2F云顶亮温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9年8月5—6日鲁南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环境场条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演变特征及其触发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雨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弱天气强迫背景下,大尺度环流形势配置不是很有利;(2)深厚的湿层、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LCL)和自由对流高度(LFC)、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3)暖区强降水发生在鲁中山脉向苏北平原的过渡带上,呈狭长带状,5日午后和夜间先后生成的准静止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共同导致大暴雨过程的发生,小时强降水中心主要出现在MβCS云团TBB梯度大值区附近;(4)5日午后鲁南和6日凌晨枣庄中部强降水的触发机制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MCS沿着辐合线不断新生和发展,形成“列车效应”,造成大暴雨。6日凌晨临沂西北部强降水由850 hPa露点锋触发,鲁中山脉峡谷风效应和迎风坡的动力抬升作用促使MCS增强发展;(5)强降水的持续与850 hPa露点锋、冷池和边界层暖湿气流增强引起的地面辐合线的长时间维持有关。
|
关 键 词: | 暖区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面辐合线 地形作用 |
收稿时间: | 2023-03-31 |
修稿时间: | 2023-05-15 |
|
| 点击此处可从《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