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Sq等效电流在太阳活动周中的分析研究
引用本文:赵旭东, 杨冬梅, 何宇飞, 于培青, 刘晓灿, 张素琴, 罗开奇, 胡秀娟. Sq等效电流在太阳活动周中的分析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 57(11): 3777-3788, doi: 10.6038/cjg20141131
作者姓名:赵旭东  杨冬梅  何宇飞  于培青  刘晓灿  张素琴  罗开奇  胡秀娟
作者单位: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 福建省地震局, 福州 350003; 3. 福建省地震局泉州基准地震台, 泉州 362000; 4. 河北省地震局红山基准台, 隆尧 055350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QJB12B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4121)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4YQ100817)资助.
摘    要:Sq电流体系的产生与太阳密切相关,太阳的活动情况会对Sq电流体系造成直接的影响.本文应用1996年至2006年(第23太阳周)INTERMAGNET地磁台网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的全球地磁场观测数据,通过球谐分析的方法建模,对11年期间每月Sq内外源等效电流体系进行分离,分析Sq内外源等效电流在太阳活动周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q内外源等效电流强度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内外源等效电流强度在太阳活动高年期间明显大于其在太阳活动的上升年和下降年期间的强度;Sq内外源等效电流焦点的纬度变化与太阳活动没有显著的一致性;Sq内外源等效电流强度的季节效应在太阳活动的高年和低年具有显著的差别,太阳活动高年期间等效电流强度在分点季节最大,而在其他年份南北半球的等效电流强度都是在各自半球的夏季达到最大.

关 键 词:Sq内外源等效电流   球谐分析   地磁场   太阳活动
收稿时间:2014-02-02
修稿时间:2014-04-11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全文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相似文献(共20条):
[1]、袁桂平,吴迎燕,张学民.外源S_q等效电流体系电流涡中心电流强度与太阳活动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0):3457-3468.
[2]、陈伯舫.地面Sq磁场的分析和场向电流[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5,16(4):18-21.
[3]、陈伯舫.地面Sq磁场和场向电流的补充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6,17(2):44-49.
[4]、朱翠莲,李威.太阳活动22周低年质子事件的预报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9,14(Z1).
[5]、于世美,郝永强,张东和,肖佐.第24太阳活动周中纬度电离层低电离水平的观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1):3512-3522.
[6]、金红娣,潘冬明,杨光.RVSP等效地面处理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2):641-649.
[7]、王家龙.日地系统学中的太阳活动研究(Ⅱ)爆发型太阳活动—太阳耀斑[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10(1):23-34.
[8]、袁桂平,张学民,吴迎燕,赵旭东.汶川8.0级地震前地磁低点位移与内外源S_q等效电流体系关系的研究[J].地震,2015,35(3):102-112.
[9]、王家龙.日地系统学中的太阳活动研究(Ⅰ)日地系统物理学中缓变型太阳活动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4(3).
[10]、王家龙.日地系统学中的太阳活动研究(I):日地系统物理学中缓变型太阳活动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4,9(3):1-11.
[11]、杨君,刘立波,陈一定,乐会军.赤道地区电离层foF2在第23/24太阳活动周极低年期间创造了极低纪录?[J].地球物理学报,2012,55(09):2826-2834.
[12]、韩渭宾 王虹.模式识别在强余震等早期综合判别中的应用研究[J].地震,1994(4):1-6.
[13]、郭余峰 王德贵.自然电流测井在划分水淹层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测井,1989,13(3):64-68.
[14]、杨君,刘立波,陈一定,乐会军.赤道地区电离层foF2在第23/24太阳活动周极低年期间创造了极低纪录?[J].地球物理学报,2012,55(9):2826-2834.
[15]、王东明 朱灼元.等参函数及其在重力场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9,14(2):73-80.
[16]、李献智 张淑兰.地磁场等变线在地磁预报地震中的应用[J].华北地震科学,1996,14(4):58-62.
[17]、K.康達士,秦馨菱.地球物理探矿研究中的新发展:大地电流[J].地球物理学报,1956,5(2):93-119.
[18]、K. 康達士,秦馨菱.地球物理探矿研究中的新发展:大地电流[J].地球物理学报,1956,5(02):93-119.
[19]、韩露,尉晓玮,张贵宾.有限元等数值模拟方法在我国岩石圈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19(4):953-960.
[20]、张洪,沈超,刘振兴,马振国.K-H不稳定性在多电流片系统磁场重联中的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1997,40(04):445-45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