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袁桂平,吴迎燕,张学民.外源S_q等效电流体系电流涡中心电流强度与太阳活动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0):3457-3468. | [2]、 | 陈伯舫.地面Sq磁场的分析和场向电流[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5,16(4):18-21. | [3]、 | 陈伯舫.地面Sq磁场和场向电流的补充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6,17(2):44-49. | [4]、 | 朱翠莲,李威.太阳活动22周低年质子事件的预报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9,14(Z1). | [5]、 | 于世美,郝永强,张东和,肖佐.第24太阳活动周中纬度电离层低电离水平的观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1):3512-3522. | [6]、 | 金红娣,潘冬明,杨光.RVSP等效地面处理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2):641-649. | [7]、 | 王家龙.日地系统学中的太阳活动研究(Ⅱ)爆发型太阳活动—太阳耀斑[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10(1):23-34. | [8]、 | 袁桂平,张学民,吴迎燕,赵旭东.汶川8.0级地震前地磁低点位移与内外源S_q等效电流体系关系的研究[J].地震,2015,35(3):102-112. | [9]、 | 王家龙.日地系统学中的太阳活动研究(Ⅰ)日地系统物理学中缓变型太阳活动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4(3). | [10]、 | 王家龙.日地系统学中的太阳活动研究(I):日地系统物理学中缓变型太阳活动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4,9(3):1-11. | [11]、 | 杨君,刘立波,陈一定,乐会军.赤道地区电离层foF2在第23/24太阳活动周极低年期间创造了极低纪录?[J].地球物理学报,2012,55(09):2826-2834. | [12]、 | 韩渭宾 王虹.模式识别在强余震等早期综合判别中的应用研究[J].地震,1994(4):1-6. | [13]、 | 郭余峰 王德贵.自然电流测井在划分水淹层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测井,1989,13(3):64-68. | [14]、 | 杨君,刘立波,陈一定,乐会军.赤道地区电离层foF2在第23/24太阳活动周极低年期间创造了极低纪录?[J].地球物理学报,2012,55(9):2826-2834. | [15]、 | 王东明 朱灼元.等参函数及其在重力场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9,14(2):73-80. | [16]、 | 李献智 张淑兰.地磁场等变线在地磁预报地震中的应用[J].华北地震科学,1996,14(4):58-62. | [17]、 | K.康達士,秦馨菱.地球物理探矿研究中的新发展:大地电流[J].地球物理学报,1956,5(2):93-119. | [18]、 | K. 康達士,秦馨菱.地球物理探矿研究中的新发展:大地电流[J].地球物理学报,1956,5(02):93-119. | [19]、 | 韩露,尉晓玮,张贵宾.有限元等数值模拟方法在我国岩石圈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19(4):953-960. | [20]、 | 张洪,沈超,刘振兴,马振国.K-H不稳定性在多电流片系统磁场重联中的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1997,40(04):445-4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