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秦岭造山带与邻域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壳、幔精细速度结构与深层过程
引用本文:滕吉文, 李松岭, 张永谦, 王夫运, 皮娇龙, 赵金仁, 张成科, 乔勇虎, 胡国泽, 闫亚芬. 秦岭造山带与邻域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壳、幔精细速度结构与深层过程[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 57(10): 3154-3175, doi: 10.6038/cjg20141006
作者姓名:滕吉文  李松岭  张永谦  王夫运  皮娇龙  赵金仁  张成科  乔勇虎  胡国泽  闫亚芬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2.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计划项目中对重点项目"秦岭造山带与南鄂尔多斯盆地地壳精细结构与动力学响应"(940914012)资助.
摘    要:秦岭造山带与其南北两侧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属三大构造单元,不论其各构造单元体还是其界带构造均甚为复杂,并受到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制约,形成了大陆内部特异的造山过程.尽管在这一地域曾做过大量的地表地质工作和一些相关的地球物理工作,但对其壳、幔精细结构、深层动力过程,特别是同步穿越华北克拉通、秦岭-大巴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系统的耦合研究甚少.为了研究和探索该地域的壳、幔精细速度结构和其形成的深层过程,专门布置了一条北起榆林,向南经咸阳、宁陕直抵涪陵长达1000 km的高精度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波场探测剖面.通过剖面辖区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反演和壳、幔层、块精细速度结构,发现剖面辖区深部壳、幔结构存在特异的速度和结构变化,并厘定了一系列的新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大巴造山带具有同一基底,其形成乃为结晶基底隆升所致,即它的形成仅涉及到上地壳的受力变形和空间状态.造山带与其南、北两侧的前陆盆地为陆内造山过程中同一深层过程的产物,但其沉积速率和形态却不相同.华北克拉通与秦岭造山带之间前陆盆地Bfc拉张为该区Moho界面的局部隆升所致.(2)首次提出了沿1000 km长剖面连续的沉积建造、结晶基底、上地壳、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层、块速度结构和各界面的起伏变化与空间状态.基于地震波边界场响应厘定了华北克拉通、秦岭—大巴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的分区界带.论述了三大构造单元各自的内部结构和其相邻界域的速度变化特征.(3)该区大陆内部速度结构和不同类型断裂分布及层序在华北克拉通、秦岭—大巴造山带、扬子克拉通三大块体地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规模、层次与产状的断裂分布反映出它们在变形行为和机制上及所受构造运动的制约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关 键 词:秦岭—大巴造山带   结晶基底   地震波场   壳幔精细结构   深层过程
收稿时间:2014-07-18
修稿时间:2014-08-19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全文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