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 |
| |
作者姓名: | 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 |
| |
作者单位: | 1.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南京210093;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北京100084;
3.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芜湖241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 |
| |
摘 要: | 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 研究了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中, 所选取 的16 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每个旅游节点与5.19 个其他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与辐射联系; 平均每个旅游节点充当旅游流中介者次数为6.07, 旅游节点之间距离相互联系比较紧密。但各旅游节点之间分布不十分均衡,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钟山风景区、新街口、总统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处于核心点, 旅游网络中集聚和辐射功能都很强, 且结构洞水平较高, 拥有更多的竞争机会和非替代性区位优势, 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旅游流瓶颈问题。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密度不是很高(0.35), 旅游空间网络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分层, 其中共有7 个旅游节点成为核心区的成员, 核心区内部成员间联结密度达0.81, 形成了强中心线型结构。同时, 根据Dianne Dredge 提出的旅游目的地3 种空间结构模型, 结合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判定了南京市城市旅游空间发展阶段及布局模式为发展阶段的多节点布局模式。最后, 指出了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关 键 词: | 城市旅游 社会网络理论 旅游流网络结构 南京市 |
收稿时间: | 2006-07-17 |
修稿时间: | 2006-07-172006-12-2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