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超大陆旋回与全球板块重建趋势
引用本文:李三忠, 余珊, 赵淑娟, 张国伟, 刘鑫, 曹花花, 许立青, 戴黎明, 李涛. 超大陆旋回与全球板块重建趋势[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 35(1): 51-60. doi: 10.3724/SP.J.1140.2015.01051
作者姓名:李三忠  余珊  赵淑娟  张国伟  刘鑫  曹花花  许立青  戴黎明  李涛
作者单位:1.LI Sanzhong, YU Shan, ZHAO Shujuan, ZHANG Guowei, LIU Xin, CAO Huahua, XU Liqing, DAI Liming, LI Tao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1325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190072,41190070)
摘    要:当前Columbia、Rodinia和Pangea 3个超级大陆的重建虽然有很多研究进展,其结构和轮廓逐渐清晰和明朗,但在超大陆旋回和机制上还存在巨大争论。迄今,全球板块重建趋势是:随着大板块位置基本得到约束,使得原来未被重视的小微地体群或超级地体(superterrane)的重建得到高度重视,且重建模型的精细化和区域化依然是各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另外,在太古代早期31亿年左右可能存在最早的超大陆Vaalbara,太古代末期27~25亿年左右也可能存在一个Kenorland超大陆,但迄今证据模糊,依据不足,轮廓不清;未来2.5亿年后的Amasia超大陆预测模型也得到快速发展;超大陆旋回确定、超大陆中心预测和超大陆旋回的动力机制等也引起了广泛重视,是板块构造理论发展中的重大成果之一。近10年来,板块重建越来越深入,称为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突破点,且逐渐显露出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和学科生长点,例如开始了古环流、古气候、古泥沙输运、古流体运聚的数值模拟,从单一层圈块体位置变迁和构造运动重建走向多圈层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过程耦合和循环的重建。这些新趋势都依赖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硬件方面计算性能的提升,各种高性能工作站、超级计算机和超算技术等缩短了模拟重建的时间;软件方面,GIS等发展使得各种全球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高度集成,大数据时代催生了新一代板块重建成果,板块重建技术也愈来愈先进,从三维逐渐走向四维,从几个静态场景重建走向动态连续演化重建,从大板块重建逐渐精细化,现今主要侧重在小微陆块的集结过程的重建,也开始注意到已经消失殆尽的古大洋内部海山、高原和洋内俯冲细节的重建。我国在板块重建领域跟踪成果多,创新开拓性成果较少,较为亮点的是:1978年李春昱为首的群体重建了欧亚板块格局演变,2002年ZHAO Guochun在国际上首次提出Columbia超大陆图像,陈旭院士群体2009年出版了基于古气候的全球板块重建。但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中国多学科交叉太弱,创新性不强,无长期支持体制机制支持一个团队在一个方向长久发展,在急功近利的项目驱动下,板块重建再度处于跟踪国际重建技术的状态。建议在大数据时代建立\

关 键 词:板块重建  超大陆旋回  Columbia  Rodinia  Pangea
收稿时间:2014-10-20
修稿时间:2014-11-2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