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波密地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
作者姓名:郑来林  耿全如  董翰  欧春生  王小伟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2.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3. 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    要:在进行1:25万墨脱幅地质调查中,笔者首次在波密地区发现和填绘出了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帕窿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呈串珠状产出于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其岩石组合为橄揽辉石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局部可见条带状硅质岩。上述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蛇绿岩在花岗岩类岩石侵入之前发生过构造混杂和变形。根据沉积岩所记录的盆地演化过程、蛇绿岩的Rb-Sr年龄值以及残留蛇绿混杂岩带两刨花岗岩类岩石的特征和生成时代综合分析认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形成于石炭-二叠纪的弧间盆地中,至少在晚三叠纪之前出现洋壳,在消减过程中向北俯冲并在中侏罗世之前闭合(弧-弧碰撞)。

关 键 词:波密地区 地质调查 蛇绿混杂岩带 沉积岩 弧间盆地 石炭-二叠纪 西藏
文章编号:1009-3850(2003)01-0027-04
收稿时间:2003-03-07
修稿时间:2003-03-07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