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全球环流20~30d振荡与长江下游强降水
引用本文:杨秋明.全球环流20~30d振荡与长江下游强降水[J].中国科学D辑,2009(11):1515-1529.
作者姓名:杨秋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8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基础研究预研基金(批准号:200726)资助,致谢衷心感谢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
摘    要:利用1979~2005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长江下游地区降水资料,采用非整数波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振荡型分析(POP)研究了近27年5-8月长江下游降水季节内振荡(ISO)、强降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9全球环流主要ISO模态的关系.结果表明,5-8月长江下游逐日降水主要有10~20,20-30和60~70d的周期振荡,长江下游降水的20~30d振荡强度年际变化和强降水频数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5-8月全球850hPa高度场存在两个20~30d主振荡型(POP1,POP2):一个是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东移的绕球遥相关型(SCGT),另一个是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南移的季节内振荡型(TWP),它们的解释方差分别为7.72%和7.66%.这两个POP型与长江下游20~30d低频降水和强降水过程密切相关,其中POP1虚部正位相和POP2实部正位相中长江下游有强降水过程的概率分别为54.9%和60.4%.用合成方法建立了北半球夏季全球环流主要ISO型的20~30d振荡过程中长江下游地区有(无)强降水过程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型.长江下游地区强降水过程大部分发生在SCGT的位相4或TWP的位相6中.当长江下游降水20~30d振荡正位相中有(无)强降水过程时,与SCGT的位相4对应的850hPa低频风场中从阿拉伯海经印度、孟加拉湾到中国南部和长江下游地区存在(不存在)强西风气流,或与TWP的位相6对应的低频风场中从印度经孟加拉湾到中国南部和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到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呈现强(弱)西风带,有(不)利于长江下游地区强降水过程的形成.它们分别与南北半球热带内外地区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亚洲季风区热源强迫异常与东亚大气内部相互作用激发的20~30d低频振荡有关.这两个20—30d振荡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型对于提高夏季长江下游地区强降水过程10~30d延?

关 键 词:20~30d振荡  长江下游强降水  主振荡模态  全球大气环流模型  夏季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