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床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在热带海草床中的育幼 |
| |
作者姓名: | 杜建国 王彦国 PERISTIWADY Teguh 廖建基 MAKATIPU Petrus Christianus HUWAE Ricardo 鞠培龙 LOH Kar Hoe 陈彬 |
| |
作者单位: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 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 中国,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比通海洋生态站, 比通, 97255, 印度尼西亚,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 中国,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比通海洋生态站, 比通, 97255, 印度尼西亚,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比通海洋生态站, 比通, 97255, 印度尼西亚,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厦门, 361005, 中国,马来亚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研究所, 吉隆坡, 50603, 马来西亚,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 中国 |
| |
基金项目: | The China-Indonesia Maritime Cooperation Fund Project "China-Indonesia Bitung Ecological Station Establishment";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contract Nos 41676096 and 41506123; the Biodiversity of Coastal Ecosystem, Kema, North Sulawesi;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OA under contract No. 2015024;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under contract Nos 2017YFC1405101 and 2017YFC0506105; the Publ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Funds Projects of Ocean under contract No. 201505009. |
| |
摘 要: | 本文以印尼北苏拉威西东部的潟湖为对象,研究了热带海草床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时空变化。研究发现当地鱼类的香农-威纳指数在1.57-3.69之间多样性相对较高。在科水平,天竺鲷科的丰度(8.27 ind./(100 m2))和生物量(28.49 g/(100 m2))最高。在物种水平,侧带天竺鲷(Apogon lateralis)的丰度最高,环纹圆天竺鲷(Sphaeramia orbicularis)的生物量最大。对于物种的空间变化,潟湖湖顶、湖中和湖口首先聚类在一起,这可能是由于基质类型引起的。干季和湿季的鱼类种类、丰度和生物量均比转换季高,这可能是由较强的季风造成的,强季风为鱼类提供了更适宜的环境和食物。93.1%的鱼类的最大体长小于它们的性成熟体长,暗示了海草床是很多鱼类的育幼场。因此,保护海草床对渔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
关 键 词: | 海草床 鱼类群落 育幼功能 北苏拉威西 |
收稿时间: | 2017-06-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