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JYZ11A钻孔记录的居延泽演化历史
引用本文:李芳亮, 魏海涛, 范育新, 金明, 温丽娟, 范天来, 李国强, 谢海超, 陈发虎. JYZ11A钻孔记录的居延泽演化历史[J]. 第四纪研究, 2015, 35(1): 180-191.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5.01.17
作者姓名:李芳亮  魏海涛  范育新  金明  温丽娟  范天来  李国强  谢海超  陈发虎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摘    要:我国内陆干旱区在末次冰期(含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是否存在古大湖近年来持续存在争论。居延泽是黑河的尾闾湖之一, 位于我国典型干旱区, 是开展这项研究的理想区域。依据居延泽盆地最低处的JYZ11A钻孔(全孔长61.13m, 本文侧重上部27m岩芯), 使用石英光释光测年获得3个可靠释光年龄并据此建立年代框架。全孔10cm间距测量沉积物粒度, 钻孔上部16.7m以2cm间距测量低频磁化率, 本文侧重分析JYZ11A钻孔上部10m的指标记录。综合岩性地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和粒度、磁化率指标记录, 并与前人已有研究进行对比, 本研究发现末次冰期时居延泽盆地主要堆积棕色冲洪积物和风沙沉积物, 早全新世为风沙沉积, 中全新世出现浅灰色湖相沉积与风沙交替沉积, 而稳定湖泊只在约3ka时才逐渐形成, 可能存在多次湖面波动并留下古湖岸堤。因此, 居延泽盆地在末次冰期包括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并不存在稳定大湖。居延泽早全新世干涸、中晚全新世湖泊较稳定发育的全新世成湖模式与季风区湖泊演化模式明显不同, 而与许多中亚干旱区的湖泊、风成沉积等古环境记录相似, 它们可能共同指示了一种有别于中国季风区的全新世区域湿度演化模式。

关 键 词:居延泽   末次冰期   全新世   湖泊演化   粒度   OSL测年
收稿时间:2014-03-09
修稿时间:2014-10-0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