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动力学
引用本文:何碧竹,焦存礼,黄太柱,周新桂,蔡志慧,曹自成,姜忠正,崔军文,余卓颖,陈威威,刘若涵,贠晓瑞,郝光明.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动力学[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 0(4): 635-655
作者姓名:何碧竹  焦存礼  黄太柱  周新桂  蔡志慧  曹自成  姜忠正  崔军文  余卓颖  陈威威  刘若涵  贠晓瑞  郝光明
作者单位: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72121;41630207);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编号:JYYWF20180903;JYYWF20182103);中石化西北分公司科研项目(编号:KY2013-S-024);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5002101;DD20160022;DD20160169;12120115026901)资助
摘    要: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的构造属性及结构构造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也是深层研究的重点及难题.通过区域探井和地震资料联合解释,结合航磁资料综合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深层存在近20个大小不等的南华纪-晚震旦世裂陷.裂陷发育在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上,与上覆显生宙盖层构造格局迥异.受正断层控制呈半地堑、不对称地堑及垒堑相间的构造样式,从东北到西南可分为NWW、NEE、NW向展布的三个裂陷群,地层最大厚度可达4100m.从南华纪到震旦纪主要断裂继承性活动,断陷沉降中心沿断裂向东迁移,震旦纪末期至早寒武世断裂活动减弱至停止.断裂走向及沉降中心展布表明,新元古代塔里木陆块不同部位分别处于NNE-SSW、NNW-SSE向拉张古应力场(相对现今),并伴有顺时针旋扭作用.根据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性差异、岩浆活动、裂陷充填沉积物及与航磁异常的协调性分析,裂陷的构造属性多以大陆裂谷及陆内断陷为主.裂陷的主要发育期在0.8~0.61Ga,其形成与南阿尔金-西昆仑洋、南天山洋的初始打开为响应,且是Rodinia超大陆主要裂解期的产物.

关 键 词:裂陷群  正断层  拉张及顺时针旋转  大陆裂谷及板内断陷  南华纪-晚震旦世  塔里木盆地

Structural architecture of neoproterozoicrifting depression groups in the Tarim Basin and their formation dynamic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