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陆漂移、高原隆升与新生代亚-非-澳洲季风区和干旱区演化
引用本文:刘晓东,Buwen DONG,Zhi-Yong YIN,Robin S.SMITH,郭庆春.大陆漂移、高原隆升与新生代亚-非-澳洲季风区和干旱区演化[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7):1059-1081.
作者姓名:刘晓东  Buwen DONG  Zhi-Yong YIN  Robin S.SMITH  郭庆春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Nationa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90115;4157215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编号:XDA20070103)资助
摘    要:亚-非-澳洲季风区和干旱区的面积约占这三大洲陆地总面积的60%以上.基于新生代以来亚-非-澳洲季风和干旱环境以及东半球海陆分布和青藏高原等地形显著变化的地质事实,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开展新生代5个特征地质时期气候模拟试验,系统探讨了新生代亚-非-澳洲季风区和干旱区形成演化及其受大陆漂移和高原隆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非-澳洲季风区和干旱区形成的时间和原因明显不同.北非与南非季风在古新世中期已经存在,南亚次大陆季风在始新世印度大陆移入北半球热带后开始出现,而东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在中新世才建立.北非、南非、南亚和澳大利亚热带季风的建立是大陆漂移的位置和热带辐合带季节性迁移共同决定的,而青藏高原的位置和高度则是东亚季风建立的关键因素.北非、南非、亚洲和澳大利亚副热带干旱区的存在取决于大陆的位置和行星尺度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阿拉伯半岛和西亚干旱区的发展与区域尺度海陆变迁,特别是古特提斯海的退缩密切相关,而亚洲内陆中纬度干旱区的形成则是青藏高原隆升的结果.这一研究揭示了地球构造边界条件在地质时期区域气候环境形成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新生代  季风区  干旱区  大陆漂移  青藏高原隆升  气候模拟

Continental drift,plateau uplift,and the evolutions of monsoon and arid regions in Asia,Africa,and Australia during the Cenozoic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