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典型热带海草床4种代表性鱼类的生长特征及其对海草资源量变化的响应 |
| |
作者姓名: | 陈启明 刘松林 张弛 崔黎军 江志坚 吴云超 黄小平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1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广东 广州 5114583.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4.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3015.中国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305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6147);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405);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04010370);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自主部署项目(ISEE2018PY01);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自主部署项目(ISEE2018ZD02) |
| |
摘 要: | 文章以海南岛新村湾、黎安港和潭门港海草床为研究区域, 选取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sens)、点斑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四带牙鯻(Pelates quadrilineatus)和细鳞鯻(Terapon jarbua) 4种代表性鱼类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 并探讨4种鱼类对海草资源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除栖息于潭门港海草床的4种鱼为负异速生长, 其他区域海草床的鱼类均为正异速或等速生长; 4种鱼的体质量生长速率(即异速生长因子b)和肥满度呈现黎安港>新村湾>潭门港的趋势, 并与3个海草床的海草覆盖率、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推测海草资源量下降可能增加鱼类的被捕食压力和减少食物来源, 从而导致生活于海草床的代表性鱼类生长速率下降。
|
关 键 词: | 海草床 鱼类 生长特征 海草资源量 |
收稿时间: | 2020-01-12 |
修稿时间: | 2020-03-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海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海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