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本9.0级地震的同震位错以及震后应力松弛过程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王丽凤 刘杰 赵金贵 赵静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北京 100045; 2.德国波茨坦大学数学系, 波茨坦 D-14476; 3.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 山西 太原 030024 |
| |
基金项目: | PROGRESS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 |
摘 要: | 本文基于日本GEONET的GPS观测资料, 对日本2011年9.0级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形变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日本9.0级地震使中国大陆出现了显著的同震位移, 几乎对整个中国大陆都有影响。 位移量在中国东北地区最大, 接近甚至超过该地区的年运动速率。 震后1年观测到的形变基本上可由沿着断层面的蠕滑进行模拟, 粘弹松弛的贡献不大。 根据所得到的震后蠕滑模型, 震后1年形变所释放的能量等同于发生一个8.7级地震, 其影响主要在东部地区, 最大位移约为年运动速率的30%。 预测在未来2年, 该地震的影响范围将逐渐减小。 地震造成的粘弹松弛在未来50~100年的尺度上, 对东北地区有拉张效应。 日本9.0级地震整体上起到了卸载中国大陆在板块间挤压过程中所累积应变能的作用, 因此该地震发生后的几个月, 中国大陆东部的地震活动水平较震前明显降低。
|
关 键 词: | GPS观测 主震位错 震后形变 粘弹松弛 震后蠕滑 日本9.0级地震 |
收稿时间: | 2013-02-27 |
修稿时间: | 2013-05-07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