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京津冀地区一次雾霾过程的污染分布及来源分析
引用本文:沈新勇,陈逸智,郭春燕,李小凡.京津冀地区一次雾霾过程的污染分布及来源分析[J].高原气象,2019,38(6):1332-1343.
作者姓名:沈新勇  陈逸智  郭春燕  李小凡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摘    要:利用气象与化学模块在线耦合的模式WRF-Chem V3. 5(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 Version 3. 5)对2016年11月3-6日的一次京津冀污染过程展开了数值模拟,设计进行了包含人为排放源的实验,运用有效的模拟结果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稳定度指数能有效量化反映污染过程中的大气稳定状况,且K指数和TT指数相较其他两种指数的指示效果更为准确,是讨论雾霾发生发展原因的有力依据。本次污染高值中心有三个,分别为北京天津一带、河北东北部以及河北南部。PM_(2. 5)、PM_(10)以及SO_2污染物水平分布有明显日变化特征,CO和NO_2则变化不明显,污染从3日开始发展至6日结束,除NO_2外各项污染物都明显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在6日浓度骤降。北京和天津地区的污染是主要来源于河北南部的工业和交通排放的外源型污染,而河北东北部和河北南部的污染则是主要受本地排放影响的内源型污染。污染物主要化学成分为CO,污染物颗粒PM_(2. 5)和PM_(10)量级相当且浓度差别不大,均对本次污染有较大贡献。

关 键 词:WRF-Chem模式  雾霾  大气稳定度指数  分布特征  后向轨迹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