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10~30天振荡强度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春晖, 潘蔚娟, 李霞, 刘燕. 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10~30天振荡强度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17, 33(1): 43-52.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7.01.005
作者姓名:李春晖  潘蔚娟  李霞  刘燕
作者单位:1.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2.广州市气候中心,广东 广州 511430;;3.广东省气象台,广东 广州 510640
基金项目:973项目2014CB953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09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50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5067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07010153
摘    要: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揭示了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存在显著的10~30天振荡周期。在年际尺度上,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10~30天振荡强度(简称SCSWP_SISO)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春季菲律宾和西太平洋海温偏高、赤道太平洋中部及以东地区海温偏低时,索马里、110 °E越赤道气流会加强,南海-西太平洋偏西风加强,产生异常气旋性环流,垂直上升运动增强,水汽异常偏多,东西风切变增强,有利于SCSWP_SISO增强。而SCSWP_SISO增强时,有由南往北、自西向东的异常气旋传播,从而减弱低层副热带高压使之较早撤出南海,南海夏季风得以较早爆发。反之亦然。
在不同的年代际背景下,SCSWP_SISO经历了偏弱、较弱和偏强的变化,但影响其变化的因子并不完全一致。在第一阶段(1958—1976年),主导因子是南海-西太平洋冷的海温与异常下沉运动、异常减弱的水汽-对流条件。在第二阶段(1977—1993年),主导因子为中东太平洋异常偏冷的海温以及局地异常减弱的风场垂直切变。在第三阶段(1994—2011年),主导因子为热带海温的整体偏暖、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以及水汽-对流的加强。但随着SCSWP_SISO的年代际增强,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相关关系却呈现下降趋势。


关 键 词:南海-西太平洋   10~30天振荡   南海夏季风   爆发早晚
收稿时间:2015-12-11
修稿时间:2016-10-2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