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黔东松桃地区李家湾锰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信息
引用本文:石浩, 覃小锋, 王宗起, 张晓华, 赵国英, 詹俊彦, 王震. 2019. 黔东松桃地区李家湾锰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信息. 西北地质, 52(1): 109-122. doi: 10.19751/j.cnki.61-1149/p.2019.01.010
作者姓名:石浩  覃小锋  王宗起  张晓华  赵国英  詹俊彦  王震
作者单位:1.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 广西 桂林 541004;;;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贵州铜仁地区锰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法技术研究”(12120113095600)、“湘桂黔地区重要变质地层的构造成因与形成时限研究”(12120114039501)、“重要矿种关键问题调查与矿产地质专题填图试点”(121201103000150008)
摘    要:李家湾锰矿床是黔东松桃地区较为典型的"大塘坡式"锰矿床之一,也是近年来在该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隐伏锰矿床,是杨立掌锰矿体在外围的深部延伸。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该矿床的锰矿石及其围岩开展系统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锰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因和成矿环境。该矿床主要的矿石形态有块状、条带状、花斑状3种,主要锰矿物为菱锰矿和钙菱锰矿。锰矿层中MnO、CaO、MgO含量较高,TiO2、Al2O3、K2O、Na2O含量较低,含锰岩系富集Rb、Ba、Th、Cs、Zr、Ga等元素;SiO2/Al2O3值显示其物质来源并非正常的陆源,通过Al/(Al+Fe+Mn)、(Fe+Mn)/Ti、Fe/Ti、Y/Ho、Nb/Ta、U/Th值,Fe-Mn-(Cu+Co+Ni)×10图解表明,锰矿具有热水沉积特征;Mn/Fe、Sr/Ba、V/(V+Ni)值揭示锰矿沉积环境为浅海、还原环境。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含锰岩系Eu、Ce的异常、La/Ce值、∑REE和∑HREE总量反映锰矿沉积过程受热水活动影响,大地构造环境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由此表明,李家湾锰矿形成于较强的还原环境,锰矿形成是由热水沉积和正常沉积的混合作用形成,属于热水沉积成因。

关 键 词:锰矿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黔东李家湾
收稿时间:2018-03-12
修稿时间:2018-10-0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