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富氟钡型碳酸岩岩浆的演化机制及其成矿效应
引用本文:李建康,白鸽,袁忠信,应立娟,张建.富氟钡型碳酸岩岩浆的演化机制及其成矿效应[J].地质论评,2008,54(6):793-800.
作者姓名:李建康  白鸽  袁忠信  应立娟  张建
作者单位: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 K2007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40702014,40543033)、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733803,1212010634002)的成果。
摘    要:碳酸岩可分为原始地幔原生碳酸岩和广义“碳酸岩”——富氟钡型碳酸岩。相对于原生碳酸岩,富氟钡型碳酸岩含有大量挥发分和碱土元素,产出了众多稀土矿床,具有较高的成矿潜力。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在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挥发分和碱土元素是岩浆发生不混溶作用的关键因素,而且不混溶作用相对结晶分异作用更利于成矿元素的富集。因此,可以推断挥发分和碱土元素是富氟钡型碳酸岩的成矿的关键因素,不混溶模式是富氟钡型碳酸岩岩浆演化和成矿的主要机制。但是,这仅为理论推断的结果,而且许多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未发生稀土矿化的碳酸岩,数据的说服力较弱。在我国富氟钡型碳酸岩矿床中,山东微山稀土矿床具有成矿元素高度富集,代表了富氟钡型碳酸岩成矿强度大的特点;而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则代表了富氟钡型碳酸岩成矿规模大的特点,二者相辅相成,是研究富氟钡型碳酸岩成矿效应的理想对象。

关 键 词:富氟钡型碳酸岩  液态不混溶  成矿效应  微山稀土矿

Evolvement and Ore-Forming Process of Carbonatite Magma
LI Jiankang,BAI Ge,YUAN Zhongxin,YING Lijuan and ZHANG Jian.Evolvement and Ore-Forming Process of Carbonatite Magma[J].Geological Review,2008,54(6):793-800.
Authors:LI Jiankang  BAI Ge  YUAN Zhongxin  YING Lijuan and ZHANG Jian
Abstract:
Keywords:carbonatite magma  liquid Immiscibility  ore-forming  Weishan REE deposit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