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伸展盆地的结构、演化和成因
引用本文:孟庆任,胡健民,等.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伸展盆地的结构、演化和成因[J].地质通报,2002,21(4):224-231.
作者姓名:孟庆任  胡健民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3. 中国北方石油公司石油勘探与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ZCXl-07-3和KZCX2-104).
摘    要:中蒙边界地区在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发育一个广阔的伸展盆地体系,内部由许多不同规模的次级盆地所组成。盆地体系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普遍发育相互独立的次级盆地,而晚期阶段则发生以次级盆地侧向相互连接为特征。相互连通的次级盆地进一步演化为大型次级盆地,形成盆地体系内的沉积和沉降中心,并在平面上呈条带状。与此同时,由于应力逐渐集中在大型次级盆地边界断层之上,处于应力影中的次级盆地停止发育。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的伸展盆地体系的形成与地壳浅部的伸展作用有关,动力学成因机制很可能与增厚岩石圈的重力垮塌有关。

关 键 词:晚中生代  伸展盆地  重力塌陷  中蒙边界地区  成因机制  伸展作用
文章编号:1671-2552(2002)-04~05-0224-08
修稿时间:2001年10月29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origin of Late Mesozoic extensional basins in the China-Mongolia border regio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