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连云港洪门古沙堤沉积特征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徐军,殷勇,朱大奎,朱小兵.连云港洪门古沙堤沉积特征及其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27(1):23-35.
作者姓名:徐军  殷勇  朱大奎  朱小兵
作者单位:1.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南京,210098
2.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004),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2089)
摘    要:通过钻孔、年代地层、沉积物粒度和有孔虫组合综合分析,并配合探地雷达,对洪门古沙堤的成因类型以及古海岸环境进行了探讨。洪门古沙堤沉积物和海州湾现代沙滩、苏北平原贝壳堤相比较,颗粒集中在粗砂—极粗砂范围,分选性偏差,极有可能形成于靠近河口或受河口影响的环境。探地雷达揭示洪门古沙堤曾有过向海方向的进积和生长,指示当时沙源丰富。洪门古沙堤的浅钻地层反映了洪门地区在6400 aBP左右为滨海沼泽环境,此时期与青莲岗文化期的年代相吻合;湖沼沉积结束后,洪门地区迎来了中全新世的最大海侵,受周围地形的制约,洪门地区可能形成了河口浅海湾环境,普遍沉积了2 m左右的青灰色淤泥沉积,有孔虫组合反映当时的环境并非完全开敞,而是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的近岸浅水环境,反映了洪门地区为浅海湾环境;6000 aBP左右,随着砂砾质沉积物供应的丰富以及相对海平面下降,洪门古沙堤开始发育,直到5000 aBP苏北和连云港地区普遍发生海退,古沙堤发育结束。

关 键 词:古沙堤  粒度  探地雷达  古海岸环境  连云港洪门
文章编号:0256-1492(2007)01-0023-13
修稿时间:2006年8月2日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HONGMEN COASTAL BARRIER, LIANYUNGANG, NORTHEASTERN JIANGSU PROVINCE
XU Jun,YIN Yong,ZHU Da-kui,ZHU Xiao-bing.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HONGMEN COASTAL BARRIER, LIANYUNGANG, NORTHEASTERN JIANGSU PROVINCE[J].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2007,27(1):23-35.
Authors:XU Jun  YIN Yong  ZHU Da-kui  ZHU Xiao-bing
Abstract:
Keywords:coastal barrier  grain size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Hongmen  Lianyungang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