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二连盆地朝克乌拉凹陷早白垩世地层及构造演化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任祎,郭知鑫,唐振平,陈亮,王正庆,黄嘉瑛.二连盆地朝克乌拉凹陷早白垩世地层及构造演化北大核心CSCD[J].地层学杂志,2022(2):174-184.
作者姓名:任祎  郭知鑫  唐振平  陈亮  王正庆  黄嘉瑛
作者单位:1.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421001;2.湖南省稀有金属矿产开发与废物地质处置技术重点实验室421001;3.衡阳市核燃料循环地质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421001;4.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330013;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0XQD044);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21C027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9M662174);2019年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RE1910);2021年度衡阳市指导性计划项目(202121014463);2022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1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110555270)共同资助。
摘    要:二连盆地是中国东北晚中生代沉积盆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基地。盆地的资源勘查工作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至今盆地白垩系各岩石地层单元仍缺少高精度的同位素定年数据,盆地各凹陷的早白垩世地层、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背景仍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通过对二连盆地朝克乌拉凹陷沉积盖层底部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131±2 Ma),结合钻井、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对凹陷白垩系进行了重新划分,对凹陷的形成时间和演化历史进行了限定。前人沿袭二连盆地白垩系划分惯例,将朝克乌拉凹陷下白垩统自下而上分为阿尔善组、腾格尔组和赛汉组;而本研究的测年结果表明凹陷最下部地层为腾格尔组,而非前人认定的阿尔善组。朝克乌拉凹陷缺失阿尔善组,显示凹陷的形成始于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而非前人认为的瓦兰今期。结合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等凹陷和中国东北其他地区(如燕山、松辽盆地、海拉尔盆地、漠河盆地等)的地层资料,本研究认为包括二连盆地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白垩纪强烈伸展拉张环境始于欧特里夫期,区域性的伸展构造环境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关闭后加厚岩石圈发生重力垮塌有关。

关 键 词:二连盆地  朝克乌拉凹陷  早白垩世  构造演化  地层厘定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