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汶川地震断裂带碳质来源、赋存特征及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刘江,李海兵,司家亮,刘栋梁,王焕. 汶川地震断裂带碳质来源、赋存特征及构造意义[J]. 地质学报, 2016, 90(10): 2567-2581
作者姓名:刘江  李海兵  司家亮  刘栋梁  王焕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2) 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4) 国土资源部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4) 国土资源部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4) 国土资源部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4) 国土资源部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
摘    要:不同尺度研究表明,碳质主要以五种方式赋存于汶川地震断裂带中:1断层角砾内部、未受破坏的初始赋存状态;2断层泥中弥散状分布的棱角状碳质碎屑;3滑动面两侧碳质脉;4碎裂岩化碳质脉,其分支灌注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带裂隙;5地震主滑移面石墨晶体。碳质同位素δ~(13) C值范围为-26.6‰~-23.4‰,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碳质(不包括石墨)仅遭受不超过250℃或沸石至葡萄石-绿纤石相的变质作用,以及断层角砾中保留碳质沉积层理,均说明断裂带碳质来源于断裂带围岩,即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碳质不同赋存状态形成机制:1初始赋存状态是成岩作用的结果;2弥散状分布的棱角状碳质碎屑是断层活动机械破坏的结果;3碳质脉是断层滑移过程中,围岩碳质层(如煤线)被挤压进入断裂带,沿断层面形成的拖尾构造;4地震过程中,快速断层活动使碳质脉碎裂岩化,并挤压注入构造裂隙;5石墨则是低结晶度碳质受同震摩擦加热石墨化的结果。碳质揭示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断层活动过程信息,尤其是与地震有关的信息:1同震滑移产生的摩擦热异常仅限于非常狭窄(mm级)的范围内,绝大多数断裂岩碳质并未记录到摩擦热影响;2显微构造特征表明低结晶度碳质本身并未起到弱化断层的作用,但经摩擦加热石墨化形成的石墨将导致断层强度显著降低;3汶川地震断裂带切割多层富含碳质的烃原岩,碳质富集现象和石墨弱化机制可能在近地表层位(深度10km)汶川地震断裂带普遍存在。

关 键 词:碳质;赋存状态;来源;形成机制;构造意义;汶川地震断裂带
收稿时间:2015-04-16
修稿时间:2016-07-14

Origin, Formation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Zone
LIU Jiang,LI Haibing,SI Jialiang,LIU Dongliang and WANG Huan. Origin, Formation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Zone[J].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6, 90(10): 2567-2581
Authors:LIU Jiang  LI Haibing  SI Jialiang  LIU Dongliang  WANG Huan
Abstract:
Keywords:Carbonaceous material   occurrence   origin   formation mechanism   tectonic implications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zone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