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火德红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武昱东 王宗起 罗金海 程家孝 张英利 王师迪 |
| |
作者单位: | 1.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2.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
| |
基金项目: |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02180)和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3069000)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文章通过研究滇东北火德红铅锌矿床岩石地球化学和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其成矿金属和成矿流体来源,进而对其成矿机制进行探讨。围岩主量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火德红铅锌矿床为后生热液矿床,铅锌等成矿金属物质随热液进入赋矿围岩,结合围岩蚀变特征判断,其应属中_低温热液成因;闪锌矿与黄铁矿的δ34S主要分布在-17‰~-11.4‰,其S源极可能来自生物成因硫酸盐还原,与川滇黔地区铅锌矿的S同位素来源(总体来自海水硫酸盐热化学还原)有着明显的不同;矿石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窄,均为正常Pb;Pb同位素主要来自于上地壳,有少量岩浆物质混入。上述特征表明火德红铅锌矿床为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的后生热液型矿床,其成矿机制与典型MVT型铅锌矿相似。
|
关 键 词: | 地球化学 同位素组成 成矿物质 成矿流体 火德红铅锌矿床 |
收稿时间: | 2015-05-29 |
修稿时间: | 2016-08-2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