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航海技术状况及发展方向 |
| |
引用本文: | 晏磊, 施闯, 李安, 曾庆化, 张全德, 汲万峰, 陈三明. 地球自然矢量场定位导航技术发展研究综述[J]. 全球定位系统, 2023, 48(6): 3-16. DOI: 10.12265/j.gnss.2023136 |
| |
作者姓名: | 晏磊 施闯 李安 曾庆化 张全德 汲万峰 陈三明 |
| |
作者单位: | 1.北京大学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100191;4.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武汉 430030;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南京 210016;6.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北京 100036;7.海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42048);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0503000);国家外专局项目(GDT20161100077) |
| |
摘 要: |  地球自然矢量场定位导航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是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辅助支撑和有效补充,能更好地提高多传感器融合定位导航效果. 论文研究了重力场、地磁场、地形地貌高程场、偏振场、静电场等地球自然矢量场的形成机理以及用于定位导航的理论与方法模型,并针对地球自然矢量场定位导航的技术发展与国内外研究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完整的理论技术体系,对深化地球自然矢量场定位导航理论模型与技术方法研究,促进多源定位导航技术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与研究支撑.

|
关 键 词: | 地球自然矢量场 定位导航 技术发展 |
收稿时间: | 2023-07-11 |
|
| 点击此处可从《全球定位系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