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库岸滑坡InSAR早期识别与监测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戴可人,吴明堂,卓冠晨,居安华,温柠玲,冯文凯,许强.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库岸滑坡InSAR早期识别与监测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3(3):559-577.
作者姓名:戴可人  吴明堂  卓冠晨  居安华  温柠玲  冯文凯  许强
作者单位: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2.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3.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4.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B3901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1391,4194101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0M673322);;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3NSFSC1909);
摘    要:我国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大量建设于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流域,但是这些流域复杂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等地质条件导致水电工程库岸滑坡灾害分布广泛,多发频发。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凭借其覆盖范围广、监测精度高、不受云雾遮挡等特点为水电工程库岸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近年来得到水电工程建设及库岸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领域的极大重视。基于此,对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库岸滑坡InSAR早期识别与监测的应用概况进行了梳理,从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水电工程库岸滑坡InSAR早期识别与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揭示了以白鹤滩水电站为里程碑,水电工程库岸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目前已开始进入InSAR技术应用与研究的爆发阶段;最后,探讨了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蓄水前阶段、蓄水阶段、蓄水后阶段)对InSAR技术的不同应用需求与算法适用性。随着SAR数据质量提升与算法进步,InSAR技术必将常规化地参与到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库岸滑坡的识别与监测工作中,为水电工程库岸滑坡的早期识别、监测预警、触发机理研究及灾害防治等提供重要支撑,提升我国水电工程库岸...

关 键 词:InSAR技术  早期识别  形变监测  库岸滑坡  水电工程  金沙江  澜沧江  西南山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