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块体晚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作者姓名:许伟  孙知明  裴军令  潘家伟  李海兵  李傲竹  赵越  任晓娟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古地磁实验室,北京,100081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古地磁实验室,北京100081;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3.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院,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研究项目(1212011121267)、行业基金项目(2010110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21001)和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项目(YPH08110)联合资助.
摘    要:通过对柴达木地块天峻县组合玛地区晚二叠世13个采点的系统古地磁测定,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采样剖面获得的晚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具有正、反极性,其特征剩磁方向为:Dg=333.7°,Ig=37.3°,Kg=35.4,N=9,α95 =8.8;Ds=333.9°,Is=41.7°,Ks=69.9,α95 =6.2°,相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64.0°N,342.4°E,A95=5.9°,古纬度为24.0°N.这一高温分量通过了倒转检验,我们认为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很可能代表了研究区晚二叠世时期的原生特征剩磁.通过对比塔里木地块晚石炭-晚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发现两块体在晚石炭世存在明显的古纬度差(16.6±9.3°),而在晚二叠世其古纬度差(3.5±5.4°)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并没有明显差别,从构造意义上说,说明柴达木地块在晚二叠世已是塔里木地块的一部分,结合地质资料,认为柴达木地块在晚二叠世时古地理位置处于塔里木地块的南缘或西南缘,这表明柴达木/塔里木地块间的古阿尔金断裂的形成时代不可能早于晚石炭世时,很可能形成于晚二叠世以后.

关 键 词:晚二叠世  柴达木地块  古地磁  古地理重建  阿尔金断裂
收稿时间:2011-06-10
修稿时间:2011-09-2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相似文献(共20条):
[1]、宋春彦,王剑,付修根,冯兴雷,陈明,何利.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古地磁数据及其构造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2):526-535.
[2]、孟自芳 黄华芳.酒西盆地晚二叠世古地磁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沉积学报,1990,8(3):58-65.
[3]、吴能友 葛同明.华南陆块晚三叠世古地磁研究初步结果及其构造意义[J].南海地质研究,1994(6):51-61.
[4]、韩伟,罗金海,樊俊雷,曹远志,张静艺.贵州罗甸晚二叠世辉绿岩及其区域构造意义[J].地质论评,2009,55(6):795-803.
[5]、程鑫,周亚楠,郭强,侯宝宁,吴汉宁.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段三叠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15(Z1):306-317.
[6]、程鑫,周亚楠,郭强,侯宝宁,吴汉宁.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段三叠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15,34(203):306-317.
[7]、杨振宇,Jean Besse.四川盆地南缘早三叠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科学,2000,35(1):77-82.
[8]、程鑫,周亚楠,郭强,侯宝宁,吴汉宁.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段三叠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15,34(2-3):306-317.
[9]、袁桂邦,王惠初.内蒙古武川西北部早二叠世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J].华北地质,2006,29(4):303-310.
[10]、孙知明,江万,裴军令,李海兵.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08,24(7).
[11]、李朋武,张世红,高锐,李海燕,赵庆乐,李秋生,管烨.内蒙古中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古地磁新数据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Z1):423-434,440.
[12]、李朋武,崔军文,高锐,李莉.柴达木地块新生代古地磁新数据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学报,2001,22(6):563-570.
[13]、曹勇,孙知明,李海兵,叶小舟,潘家伟,张蕾,刘栋梁,刘晨光.羌塘地块西部晚三叠世灰岩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19,93(10):2463-2476.
[14]、李勇 伊海生.青藏高原北部晚三叠世Epigondollella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1999,45(6):628-628.
[15]、冯庆来,章正军,张世涛,张振芳.滇东南晚二叠世放射虫动物群及其意义[J].地球科学,1999,24(1):32-32.
[16]、曹勇,孙知明,刘栋梁,张蕾,叶小舟,郑勇,何祥丽.拉萨地块北缘尼玛地区晚白垩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7,33(12):3989-3998.
[17]、张海华,耿树峰,张健,陈树旺,郑月娟.松辽盆地北部晚二叠世林西组天然气发现及意义[J].地质论评,2024,70(S1):278-280.
[18]、翟永建,朱鸿,谭承泽.新疆伊犁地块早二叠世的古地磁结果[J].物探与化探,1990,14(3):198-201.
[19]、窦亚伟,孙喆华.新疆北部晚二叠世植物群特征[J].地层学杂志,1984(4).
[20]、李序贵.云南富宁地区晚二叠世基性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与勘探,2020,56(6):1192-120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