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卡拉塔格矿带红海VMS型矿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毛启贵 王京彬 方同辉 朱江建 付王伟 于明杰 黄行凯 |
| |
作者单位: |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12;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12;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北京 100012;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12;新疆洁净能源技术研究院, 新疆 哈密 8390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12 |
| |
基金项目: | 本文得到国家"973"计划项目(编号: 2014CB4408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编号:2011BAB06B04-03)和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编号:201411026-1)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红海早古生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是近年来在东天山新发现的典型VMS型矿床,赋存在一套早古生代海相岛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是由上部透镜状块状矿体和深部脉状-网脉状矿体组成。文章对该矿床开展了系统的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拟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本次分析获得金属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 S值: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且接近于0‰(-0.8‰~6.0‰);而重晶石的δ34 S值为高正值(27.4‰~29.9‰),这与世界大部分VMS型矿床的硫化物δ34 S值一致;矿床硫主要来自于下盘岛弧火山岩硫及与少量海水硫酸盐无机还原硫的混合。金属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比较集中,其中206 Pb/204 Pb为17.886~18.144,207 Pb/204 Pb为15.465~15.506,208Pb/204Pb为37.325~37.684,硫化物Pb同位素类似于MORB亏损地幔Pb同位素特征,具有地幔和造山带来源特征,显示其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体下盘发育的具亏损地幔特征的岛弧火山岩。总之,红海VMS矿床硫化物S、Pb同位素研究显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岛弧火山岩,少量来自海水,它们为深入研究VMS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中流体间相互作用提供了资料。
|
关 键 词: | 地球化学 VMS型矿床 S、Pb同位素 红海矿床 东天山 |
收稿时间: | 2014-04-21 |
修稿时间: | 2015-05-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