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西准噶尔包古图I号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姓名:尹继元  陈文  肖文交  罗勇  张斌  杨莉  喻顺  徐翠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热年代学实验室/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3. 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市独山玉研究重点实验室, 河南 南阳 473061; 4.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 河北 廊坊 065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4CB448000),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1230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J1517),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项目(SKLIG KF 1305)Supported by the Major Basic Research Project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14CB448000),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DD2016012302),the Outlay Research Fund of Institute of Geology
摘    要: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发育一些小型的闪长质岩体。前人对这些小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然而,其成因机制和构造背景仍然存在争议,阻碍了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包古图I号岩体为研究对象,有望揭示包古图岩体的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包古图I号岩体形成于(313.8±1.1)Ma。包古图I号闪长岩体以富SiO2(58.0%~59.0%)、Al2O3(16.6%~17.4%)和Sr(757×10-6~882×10-6),低的Y(14.6×10-6~15.7×10-6)和Yb(1.51×0-6~1.60×0-6)质量分数为特征,具有高的Sr/Y(50~59)值和弱的Eu异常,类似于俯冲成因的埃达克岩。另外,这些闪长岩具有较高的Mg(w(MgO)=3.46%~3.77%,Mg#=52.8~53.2),高的Cr(63.8×10-6~74.7×10-6)和Ni(45.2×10-6~49.8×10-6)质量分数,亏损HFSE(Nb,Ta和Ti)。该闪长质岩体可能由俯冲的板片熔体与上覆地幔相互作用而成。它的形成可能与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的洋脊俯冲作用有关。

关 键 词:西准噶尔  包古图I号岩体  埃达克岩  洋脊俯冲  地球化学  
收稿时间:2016-03-25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