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晚古生代”地层的时代与物源:地质与碎屑锆石 U-Pb 年代学证据 |
| |
作者姓名: | 高福红 王磊 许文良 王枫 |
| |
作者单位: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075) |
| |
摘 要: | 本文对出露于小兴安岭的"晚古生代"红山组和黑龙宫组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旨在准确限定红山组和黑龙宫组的沉积时限,并揭示其物源组成。样品中大多数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显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暗示其岩浆成因。研究结果显示,采自红山组标准剖面泥板岩中的碎屑锆石42个分析点产生以下年龄峰值:747、807、849、903、956、1 167和1 811 Ma,表明红山组沉积于747 Ma之后;采自伊春地区黑龙宫组泥板岩中的碎屑锆石97个分析点产生以下年龄峰值:700(发生Pb丢失)、805、902、1 764、2 446和2 467Ma,确定黑龙宫组沉积于805Ma之后。近年来在该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碎屑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普遍存在561 Ma年龄,鉴于红山组和黑龙宫组中缺乏上述锆石年龄组合,认为研究区的红山组和黑龙宫组的形成时代分别为747~561 Ma和805~561 Ma,时代置于新元古代。基于两组碎屑锆石的年龄频数和区域地质年代学资料的对比分析,两个地层单元中出现大量新元古代岩浆锆石,证明研究区可能存在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岩浆产物为两组地层提供物源;而中—古元古代碎屑锆石的存在,同时暗示该区沉积时地表或地表浅部应存在更为古老的前寒武纪残片。
|
关 键 词: | 小兴安岭 红山组 黑龙宫组 碎屑锆石 锆石U-Pb年代学 物源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