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和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草鱼、鲢的孵化日期及早期生长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张文武 马琴 黎明政 张晨 高欣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南昌师范学院生物系,南昌33003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005)、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20200)和三峡工程后续工作项目(2136902)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三峡水库以及上游江段形成的河—库生态系统与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江湖生态系统都是四大家鱼的重要栖息地,有相似性也有差异.2017年7—8月在三峡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利用地笼、虾笼、高网和迷魂阵采集草鱼和鲢幼鱼样本,观测耳石日轮,分析三峡水库和通江湖泊草鱼和鲢幼鱼的繁殖时间和早期生长特征及差异,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显示,三峡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采集草鱼幼鱼的孵化日期分别为4月24日—5月25日、5月21日—6月26日和5月4日—5月28日;鲢幼鱼的孵化日期分别为4月10日—6月12日、5月25日—6月19日和5月9日—6月12日.三峡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草鱼样本的体长增长率分别为1.04、1.84和1.64 mm/d,微耳石的沉积率分别为3.41、5.41和4.77μm/d;鲢幼鱼的体长增长率分别为1.10、2.87和1.96 mm/d,微耳石沉积率分别为2.96、7.17和4.57μm/d.洞庭湖草鱼和鲢的体长增长率和耳石沉积率均显著大于三峡水库;鄱阳湖鲢的体长增长率和耳石沉积率均显著大于三峡水库,而草鱼的体长增长率和耳石沉积率则与三峡水库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
|
关 键 词: | 草鱼 鲢 耳石 早期生活史阶段 孵化时间 三峡水库 洞庭湖 鄱阳湖 |
收稿时间: | 2019-06-29 |
修稿时间: | 2019-10-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