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西北干旱区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及沙产业的适用范围北大核心CSCD
作者姓名:潘昌祥  欧阳茜如  廖梦榆  范裕  郭群  张志山  吴戈男  赵洋  刘立超  潘颜霞  李新荣  屈建军  穆松林  李胜功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100101;2.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510631;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0190;4.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100101;5.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730000;6.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730000;7.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应用总体部100094;8.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100101;
基金项目: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专项(XDA23060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155,31961143022);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KY2023A0029)。
摘    要:
沙漠化是中国北方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几十年的沙漠化防治积累了丰富的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的经验和模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集成以往的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模式,并评估其在当前背景下的适用性。集成了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等9种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模式,并从气象条件、治理紧迫性、交通便利性、沙漠化程度等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制定适用性评价标准,以西北干旱区沙漠化土地和沙漠边缘带为研究区域,在遥感产品、气象观测、地面调查等多源数据的支持下,评估各个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模式在不同自然单元(自然沙地和退化型沙地)及行政县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模式、评价标准及适用范围,将为决策者制定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关 键 词:西北干旱区  沙化土地  生态修复技术  沙产业  适用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