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前缘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集层成岩作用差异性 |
| |
作者姓名: | 彭靖淞 刘树根 张长俊 张如才 张江涛 |
| |
作者单位: |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 |
| |
摘 要: | 随着近年来四川盆地一系列新的碳酸盐岩气田的发现,具有丰富油气资源潜力的川西龙门山前缘逐渐成为寻找高丰度大中型气田的现实地区。针对储集层特征在区内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笔者等通过对龙门山前缘中坝地区和天台山大元包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岩心描述和薄片观察,对其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1)龙门山前缘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集层成岩作用复杂,其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藻泥晶化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膏化和硅化作用等;(2)受中三叠世末期龙门山前缘裂陷作用的影响,雷口坡组发育大量的热液构造,包括热液溶蚀、热液矿物的胶结和热液白云石化;(3)受构造高点控制的胶结中断—表生溶蚀是中坝—青林地区储集层优于天台山地区的主要控制因素。龙门山前缘反转之前的构造背景和古地貌决定了雷口坡组成岩作用的差异,从而控制了优质储集层的分布。
|
关 键 词: | 成岩作用差异 白云石化作用 胶结作用 溶蚀作用 雷口坡组 龙门山 |
收稿时间: | 2013-11-0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古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古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